01
#螺蛳粉还不发货#
上周,螺蛳粉被刷上热搜,这次是因为卖家迟迟不发货,翘首以盼的吃货们望穿秋水。
这已经是螺蛳粉半个月来第四次上热搜了。
线上平台的螺蛳粉有多火爆?
据网友们表示,网购需要无限期等待,预售排期甚至排到4月,线下商超被抢购一空,如今,谁若是戴着口罩吃螺蛳粉,无异于高级炫富。
强大的缺口引得各大螺蛳粉品牌求生欲爆棚,纷纷低头认错,连广西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都顶不住出来解释: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市场需求量非常大,但很多企业的工人都没有到位;其次,有些食材还没跟上,包装材料也没有办法及时补充,所以现在产能也低。”
等待令人疯狂,微博上,6000万人正呼唤“螺蛳粉自由”:
“今天,是吃不到螺蛳粉的第38天,想它,想它…”
“疫情让我明白,我最爱的不是香甜酥脆的奶茶炸鸡,是又酸又臭的螺蛳粉。”
“鱼哭了水知道,没有螺蛳粉的滋味,我哭了谁知道?”
然而等不到的不止是螺蛳粉,自热锅、速食面等其他速食产品,纷纷都开启了预售模式,发货日期几乎都在3月下旬或者四月以后。
一时之间,这些过去在消费者心中处境尴尬的速食产品,摇身一变成了人人都在追捧的香饽饽。
02
从生活调剂品,到生活必需品
疫情是一场无人预知的暴风雪,刹那间我们都被深埋雪底。
为了防疫需要,民众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,宅在家里成为为国家做贡献最好的方式。
但是宅在家里,“吃”成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。
最开始,人们抢的是方便面。
这种前几年一直饱受诟病,巨头品牌都挣扎求生不断做出改变的产品,一夜之间受到消费者争抢式的购买。
2月2日,天津河西某小区超市开始实行微信群订货、次日送达的销售方式。每天早上7点准时开始,群里的居民把自己需要购买的东西列好,按顺序发在群里。
前三天,订单量居首位的都是方便面,最少的定量是3大包,还有人在群里发问:“有没有一整箱?”
再后来的几天,群里很少能看到订方便面的信息,不是人们不需要了,而是断货了。
“什么时候能来?”成为最常见的问题。
当人们的恐慌渐渐消退后,抢手的就变成了自热小火锅和速食面、螺蛳粉这类曾经的生活调剂品。
2月17日,小龙坎品牌自热火锅凌晨开售,10分钟,售卖超一万盒。当天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200%。
大龙燚品牌自热火锅等方便食品7天销售额约3200万,同比增长300%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之前的自热火锅,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尴尬处境。
2017年,自热锅进入高速增长阶段,彼时,在线下重要的展会——糖酒会,以及线上重要的节点——“双11”购物节上,自热火锅的销售额和品牌数量均有所爆发和增长。
但随着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去,口味与火锅本尊有差距且性价比也差强人意的自热锅,大部分沦为旅游景点的“限定产品”。
直到这次疫情的出现,想吃火锅又不敢出门的消费者,才又再次想起了自热锅这个“低配”代替品。
03
需求狂潮背后的“推手”
下单的螺蛳粉/自热锅/速食面迟迟不到货,和受疫情影响而堵塞的物流有很大关系。特别是在疫情严重时期,各个城市进入一级警戒的时候。
每个区域之间的交通几乎完全被切断,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也需要接受层层检验。
而当物流逐渐恢复后,生产链跟不上,成了阻碍消费者买速食产品的头号问题。
除了上文提到的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的解释,不少螺蛳粉厂家也现身说法,纷纷表示今年(疫情以来)销量已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,但产能仅恢复了70%,报表显示目前已经缺货600多万包。
“像我们每天能生产出5万包来,供本地市场都供不应求。因为疫情,原材料比较紧张。其中最缺的是干米粉,米粉厂也就开工了三四成。”
《北京商报》也有过报道,原材料供应紧张也是目前方便面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。
“一包方便面涉及到上游蔬菜、食品级塑料、纸箱、调味料、食用油、酱料等十多家企业的原料供应,加之方便面企业和上游配套企业都分布在全国各地,如何确保原料供应是各家企业的主要工作”。
其他速食产品同样面临这类问题。
除了上游供应端跟不上外,速食产品的爆火还离不开线上电商平台的包装与推广:2月3日至17日,淘宝上,螺蛳粉、火鸡面、方便面、自嗨锅、自热小火锅、酸辣粉等速食食品都进入了热销榜单前十,淘宝还借势发起了“螺蛳粉自由”的话题活动,成功让螺蛳粉登上了宅在家人的必买清单。
04
速食产品的狂欢还会持续多久?
面对速食产品突然爆火,有不少人认为,这只是昙花一现,疫情结束后,当一切回归正常,速食产品过去什么样,未来也就那样。
但也有人觉得,这样的看法过于傲慢。
速食产品在疫情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消费市场,疫情期间的爆火,正是一个跳板,让更多人了解并尝试这些已经经过改良的速食产品,优秀的速食品牌反而能借机积累到更多的消费者。
而且疫情的影响要完全从人们的心中消除,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,这种消费速食产品的习惯一旦养成,就很难改变。
消费者的新需求,恰恰能起到倒逼企业去适应新潮流的作用。